Page 12 - 福清一中英才集
P. 12
初中 金属材料研究专家、 仰恩大学党委原副书记、校务委员会原主席
023
在我国“两弹一星”研究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
吴炳奎,汉族,1931 年 5 月出生,福清一中 1949 年初中毕业。
曾任仰恩大学党委副书记、校务委员会主席。发表《关于物质观的
黄水兴,汉族,1930 年 3 月出生,福清一中 1948 年初中毕业。
校友 福州大学教授。长期从事金属材料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,主持《人 探讨》《生产力系统几个问题》《潜科学》杂志等论文 20 多篇。主
编《哲学新意境的求索——评物质·意识·场》《八闽科苑古来香——
造地球卫星表面反射系数测定》《原子反应堆腐蚀材料的研究》《无
福建科学技术史研究文集》(主编之一)、《面向新世纪初的福建
电磁的研制》项目,成果在我国军工单位得到应用。特别是主持研
佛教》(编委会主任)。
制《CrMnSi 耐热钢》项目,填补了我国耐热钢的一个新品种,研
黄水兴 制的 318 钢用于石油井口阀杆,防止井喷事故,均获得全国科学大 吴炳奎
初中 1946 届校友 初中 1949 届校友
会奖。主持的《外加磁场在低温镀铁中电磁特性的研究》项目,属
国内领先水平,1989 年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(排名第一);主持
博士、教授、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
的《液体抛光——活塞环镀铬的镀前和镀后处理工艺》和《ICY18N19
不锈钢带环化学抛光和氧化着色》两项研究项目,取得巨大的经济 马永华,汉族,1935 年 11 月出生,福清一中 1949 年初中毕业。
效益和社会效益,1985 年分别获得两个省科技成果四等奖(排名第 1959 年毕业于南京医学院(现南京医科大学)医学系,1973 年毕
一);主持《单体活塞环炉前快速分析法》研究项目,在南平汽配 业于南京中医学院中医专业(现南京中医大学),1985—1988 年留
厂应用成功后,被我国长春第一汽车厂采用,为该厂取得了显著的 学日本毕业于日本富山医科药科大学研究生院,获博士学位。教授,
念 建 一 第 清 年 一 百 周 福 中 建 校 学 省 福 纪
效益。还曾在我国“两弹一星”研究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。 中西医结合专家,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基础理论研究专业委员
会委员等 14 个职务。论文主要有杜仲叶的研究(日文)和《汉医药
马永华 学会志》等 26 篇在国内外报刊上发表。自 1956 年先后七次获院校
著名内科专家、重庆市内学科带头人之一、 初中 1949 届校友
奖项,获江苏省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,获首届中医工程国际艺术
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会议金奖。
林树珍,汉族,1933 年 2 月出生,福清一中 1948 年初中毕
业。1956 年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。曾任重庆市三峡中心医院 北京市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主任医师
大内科主任、中华医学会重庆市万州分会常务理事、内科专业主任 1925-2025
戴月英,汉族,1934 年 12 月出生,福清一中 1950 年初中毕业。
委员等职。从事内科临床工作 49 年,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和较
主任医师。供职于北京市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。1983 年《非
高理论技术水平,是重庆市内学科带头人之一。其医学业绩已载入《中
林树珍 离子表面活性剂毒性及代替有机溶剂清洗预防中毒研究》市科委三
国当代医药名人》《东方之子系列丛书》《中华魂》等书。享受国
初中 1948 届校友 级,题目负责人;1988 年《二烷基锡比化合物对作业工人健康影响》
务院政府特殊津贴。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论文 10 余篇。为国家培养
市卫生局二级,第三作者;1988 年《空气中汞的采集及冷原子吸收
大批医疗人才;医术精湛,尤其对心血管疾病有较深研究和独到见解,
022 抢救了数以万计病危的病人。 测定研究》市卫生局二级,第五作者;1990 年《空气中四氯乙烯气
戴月英 相色谱测定研究》市卫生局二级,第二作者;1992 年《四氯乙烯职
初中 1950 届校友
业危害劳动卫生调查》市卫生局二级,第一作者(题目负责人);